中心成立以来,在近年克服疫情影响,面对复杂的网络生态环境,基于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科学的理论指引、鲜明的实践特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把握新媒体和舆情研究的发展方向,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决策影响力方面
中心积极参与规划报告,受郑州市教育局委托,连续两年调研、撰写了《郑州市教育系统2022年度政务新媒体(政务微信)白皮书》《郑州市教育系统2021年度政务新媒体(政务微信)白皮书》。
积极参与咨询研究,受河南省网信办邀请,讨论修改《河南省工程系列网信专业中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征求意见稿)》,参加了2021年度舆情案例汇编评审论证会。
中心努力为河南省相关行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受河南省教育厅委托,评价河南省教育自媒体,并发布2021年、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新媒体白皮书》;受郑州市教育局委托,连续3年评价郑州市教育系统官微,并制作发布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郑州市教育系统微信综合传播力排行榜(月榜)》;受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委托,负责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新媒体评估工作,制作并发布《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微信月度排行榜》、《河南省高校马院微信月度排行榜》、《河南省高校团委微信月度排行榜》、《河南省高校学工部微信月度排行榜》、《河南省高校融媒体+育人试点、培育单位融媒体矩阵月度排行榜》,并参与网络思政活动策划、文件起草等相关工作。
(二)社会影响力方面
中心积极通过媒体进行主流价值观和文明素养等方面宣传。中心主任杨萌芽老师多次接受河南卫视、河南日报、映象网等媒体采访或报道,畅谈“网上流量如何变‘流量’”,参加河南思政教育轻骑兵‘Zao风华’团队交流会,参加“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宣讲会等重要活动。
中心成员积极开展讲座、演讲、高层论坛,包括“豫植黄河畔 绿意满河岸”——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绿植领养河南站启动仪式暨微博校园河南渠道春季新媒体线下交流会、《河南文艺这十年》推优活动颁奖典礼、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守正创新——第一届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论坛,等等。
中心两年来承接了多项横向委托课题,累计金额达230余万元,包括《郑州市教育系统新媒体联盟建设(2022-2023)》《郑州市教育系统新媒体联盟建设(2021-2022)》《智库时代网络素养提升与正能量传播实践》《河南省科协科普项目》《河南省教育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项目》《河南省政务微博体系共建(2021-2022)》《河南省教育新媒体调研合作项目(2022-2023)》等,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一定的智力服务。
中心重视研究成果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共享,建有中心官网和“豫教舆媒”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我省教育系统新媒体账号排行榜和网络舆情、新媒体研究相关前沿成果,以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并引导教育新媒体建设与健康发展。
(三)学术影响力方面
近三年来,中心研究团队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广角》《编辑之友》《电影文学》《中国记者》《中国编辑》《北京文化创意》《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教育传媒研究》等CSSCI、北大核心等学术期刊发表涉及新媒体和舆情相关论文20余篇,分别围绕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短视频、智能传播、乡村传播、电影学、新闻话语、媒介融合等领域,开创性地发挥文学、社会学、计算机等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融合的又是,进一步地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和事业,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媒体传播与舆情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与此同时,中心秉持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学术活动、科研课题等环节提升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参与率,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造能力。
近三年来,中心研究团队在图书出版上取得突破。2021年团队成员张国伟老师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中国近现代出版产业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1899—1945)》,该学术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心科学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来,中心研究团队共获成果奖励4项,分别包括2021年河南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一流建设课程1项。上述成果奖励的取得,彰显了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与实力,扩大了中心在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影响力。
近三年来,中心研究团队共获批纵向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哎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省软科学等。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包括张国伟老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的行动者网络研究(1899-1945)”和段乐川老师的“5G时代主流媒体智能编辑部建设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3项,包括严励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媒介接入与农村留守青年劳动转型研究”马翠轩老师的“新媒体时代基于电影第二符号学的受众研究”、王海燕老师的“深入总结舆情传播规律 健全完善舆情引导处置机制”;河南省软科学项目3项,包括于春生老师的“面向乡村振兴的河南省三农短视频文化生产研究”、张国伟老师的“提升河南科技舆论引导能力研究”“融媒体豫军: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严励老师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以上项目的获批有效实现了以项目带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建设潜力方面
中心所获校级保障比较坚实。有独立办公用房,能够保障中心研究的顺利开展。中心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省教育厅不定期以业务经费或课题委托形式给予的经费支持,学校和学院根据资金丰裕情况给予的智库发展扶持经费,中心成员面向社会开展符合获得的横向课题经费,基本能够保证开展课题研究所需。
中心内部管理比较规范。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一名;设新媒部、舆情部和视频部三个部门,分工协作,开展相关研究。中心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运行制度,实施项目制,保证各项工作高效完成,目前已制定了《中心稿酬制度(试行)》《经费使用预算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严格遵照执行。
中心重视与党政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媒体机构的合作交流,
目前主要与河南省网信办及开封市网信办建有常态化合作机制,已有共同开展的项目合作,如组织调研并完成《河南省大学生网民网络行为与思想引领调查报告》等。
中心重视平台建设,现已购置有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建设了独立的官方网站“河南省教育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及微信公众号、微博“豫教舆媒”。官网、官微及时推送中心工作动态、主要研究成就和调研成果,如对河南省教育系统新媒体建设、省教育厅政务公开等业务进行量化评价和科学分析,发布月榜、周榜、年度白皮书和舆情快报等。其中部分内容交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官网同时发布,以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