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暨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座谈会在河南大学召开彰显中国特色,发扬中国风格。9月24日,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暨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座谈会在河南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新闻学丛书”编辑委员会与河南大学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出版社承办。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谭贞,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赵月枝,《中国新闻学》丛书编辑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等领导、专家,新华社河南分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河南日报》、凤凰网、《中州学刊》《新闻爱好者》等媒体代表与会。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杨萌芽主持开场仪式。 柳斌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新闻学丛书的出版是众多新闻传播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将科学地追求真理放在学术思考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在新闻制度、新闻实践及新闻理论方面的创新经验。 谭贞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概况。她表示,“中国新闻学丛书”彰显着中国新闻学的立意与定位,展现了中国新闻学的学术内涵,期望本次会议能够充分激活、协同多方优势,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建设。 随后,柳斌杰、王润泽、谭贞共同为“河南大学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心”揭牌。河南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杨国安教授、现任总编辑孔令刚教授向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心赠书。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副院长高红波主持座谈会主旨发言。座谈会阶段,围绕推动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建设等议题,专家学者展开专题研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在视频发言中介绍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建构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在视频发言中认为,建设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学科重点前沿、面向实践重要问题,从专业、人才、学科、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培养一批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王润泽在发言中指出,这套丛书的首要特点是“立场坚定,坚守初心”,其次是在立足中国大地的基础上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是在中西方话语体系交流过程中建立起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系列作品,对新闻传播研究和人才培养将产生持续广泛的积极影响。 胡钰肯定了丛书出版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从全球视角、人文视角、乡村视角和技术视角四个维度分享研究经验,指出当代学者需要接纳并坚持文化多样性,重视国际对话,建构理论自信。 赵月枝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强调新闻学应植根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想象,从前沿实践中提炼真理,在立足乡土、面向未来的观念引领下实现自主知识体系创新。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张慧瑜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建云教授、郑州大学郑素侠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郑宇丹教授、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孔令刚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发表了真知灼见。最后,李彬进行总结发言,向为新闻学丛书出版贡献力量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河南大学出版社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中国新闻学丛书”是河南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现已推出第一辑、第二辑共20册。丛书以“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为主题,深植中国历史和革命实践,坚持理论守正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致力于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据悉,此书系不但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也得到了中信基金会的立项支持。
文章分类:
新闻通告
|